合水县档案馆强化“六项举措”助推全县档案工作提质增效
今年以来,合水县档案馆聚焦档案工作“四个好”“两个服务”目标要求,扛牢“为党管档、为国守史、为民服务”职责使命,强化“六项举措”,助推全县档案工作提质增效。
一是档案指导精准化。坚持把档案业务指导作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,严格按照《甘肃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实施细则》标准要求,坚持上门指导和集中培训指导相结合。今年8月,由两名副馆长带队,两名业务骨干参加,采取实地督导、现场指导、互动交流等方式,分成两组赴相关乡镇和县直部门实地检查指导档案业务管理工作,对全县12个立档单位的档案资料进行精准指导、系统整理和完整归档。二是档案建设数字化。按照“存量数字化、增量电子化、利用网络化”要求,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,全方位、高标准、高质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,推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“双套进馆”,实现档案从“库房时代”向“数字时代”转变。截至目前,共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78050幅、挂接78050幅。三是档案宣传多元化。联合县交通运输局、退役军人事务局、团委、妇联、总工会等单位,深入开展“6.9”国际档案日集中宣传活动,共举办档案法规知识网络答题竞赛1场次,制作宣传牌20面,发放宣传彩页3000多份,推送档案法规宣传短信1000多人次。开展档案普法宣传进机关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家庭“六进”活动,宣讲《档案法》《甘肃省档案条例》等档案工作法规10余场次,赠送宣传挂图120多幅、宣传资料2000余份。线上充分利用门户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深度宣传,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档案工作的知晓率、参与率和满意度。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,邀请社会各界进馆参观库房、档案查阅大厅,观摩档案修表过程,沉浸式体验档案文化,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。四是档案挖掘深度化。在全县范围内深度开展红色档案征集和红色档案资源专项调查、收集、保护工作,不断挖掘红色档案资源。联合县史志室、文化馆、博物馆摸排红色档案资源11处,收集红色档案资料72份,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、赓续红色血脉积累了鲜活教材,使革命老区的“金字招牌”更加响亮。持续强化对社会名人和民间档案的征集、保护、开发、利用等工作,先后收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大勇捐赠的资料、证书、照片、实物等28件。五是档案服务高效化。以档案“管理更精细、利用更便捷、服务更高效”为目标,深化拓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果,扎实开展“一把手走流程”、股室负责人坐窗口等服务提质活动。以社会需求和热点问题为导向,按照便于公众利用的原则,进一步加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。成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档案开放鉴定台账,要求相关立档单位,严格落实“各类综合档案馆保存满30年档案应定期向社会开放”的规定。目前,已完成对县政府办、农业农村局、团委等9个单位的馆藏到期档案开放鉴定工作,后续将逐步实现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。同时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将全县1979年至2000年人劳局招工、招干录用的321份文件在“智慧合水”大数据平台进行推送分享,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网上查询,实现了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。截至目前,共接待查档人员300余人次,调阅档案500余卷件,复印档案2000多页。六是档案管理规范化。严格落实档案库房安全管理“十防”措施,坚持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“同防共防”,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台账,每周由分管领导组织对档案库房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,发现问题就地处理、就地化解,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今年7月,邀请县消防大队上门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现场演练,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,织牢了档案安全防护网。同时加快标准化、数字化、信息化档案库房建设,安装监控34个、门禁5个,确保了档案安全。常态化开展档案保密知识学习,强化干部职工保密安全风险防控意识,对扫描数据进行异质备份,确保档案实体、信息绝对安全。